当前位置: 首页 资讯活动 2025年保研汉语言文学到底值不值?

2025年保研汉语言文学到底值不值?

保研资讯
2025-06-12

研究生是校园到职场的过渡,当我们选择是否保研,保研什么学校、专业的时候,不妨看看心仪选项的高校和专业毕业生都去了哪里。保研录为大家带来保研热门专业——中文系(文学院)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分析,涵盖北大、人大、南大三所高校。

01


北京大学中文系




保研录

根据搜索信息和访谈,2019年中文系就业质量报告具有较强参考性。


从就业/升学选择看,硕士毕业就业率76.3%(签订协议和灵活就业),深造(攻读博士)14%。值的一提的是,选择深造的13个硕士全部留在北大中文系,相比之下,本科选择继续读硕士的45人,其中31人留在北大中文系;博士选择继续博士后的10人,其中3人留在北大中文系。这说明,北大中文系硕士留校博士路径较为通畅。


image.png

图1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形式

从就业行业看,硕士毕业后选择就业的73个人中,前三大行业是:教育(即当老师,包括公立大中学任课教师、行政老师、教培机构老师)、公共部门(即当公务员,包括政府、事业单位)、文化业(即当记者、馆员等,包括央媒、图书馆、博物馆)。


image.png

图2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生行业分布


代表性单位如下,结合上述行业和职业分析,可以推断工作性质多为文字工作。

image.png

图3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生用人单位


image.png

图4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生职业类别


从就业地域看,东部省份占比接近90%,在京就业占比最大。根据访谈,近年来留京比例有所降低,但仍保持在1/3以上。就业地域代表了入职后朋友圈的分布。

image.png

图5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


02


人民大学文学院


2024届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毕业生共204人,本科生为62人,硕士研究生为108人(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92人,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6人),博士研究生为34人。

从就业/升学选择看,学术硕士92人中,约2/3境内就业,1/5境内升学。升学的20人中,按照整体比例60%推算,继续在人大读博的约12人。


image.png

图6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去向


从就业行业看,学术、专业硕士生一半以就职单位为体制内,包括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企、高校。


image.png

图7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


image.png

图8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专业型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


从就业地域来看,东部地区占比70%,又以北京市为最。


image.png

图9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24届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区


代表单位如下,党政机关以央地强势部门为主,事业单位以大中学为主,企业以国央企为主。体制内仍是文学院学生热门的就业选择。


image.png

图10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毕业党政机关单位


image.png

图1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毕业事业单位


image.png

图12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毕业企业



03


南京大学文学院



保研录


从就业行业看,毕业生去向以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为主,占比约24%,初高中教育单位占比约20%,国企占比约10%。

image.png

图13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去向

典型就业单位如下:

image.png

图14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典型就业单位


从就业地域上看,虽然就业方向东部仍然占比约70%,但与北大、人大以北京为主不同,南大以南京、上海为主。

image.png

图15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


image.png

图16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城市



小结

就业行业

三大名校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均以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学校为主,少比例涉及媒体、国企、互联网,绝大部分在体制内工作。考虑到体制内招聘特点,文学专业硕士生一定要珍惜应届生身份,提早布局行测、申论等练习,注重组织能力、表达能力培养。有余力的,争取高绩点、奖学金、荣誉称号,对于报考选调等公务员岗位是加分项。

就业地域

选择一所学校往往意味着选择将来生活的城市,总体而言,北大、人大的硕士毕业生可在全国择业,南大、武大等毕业生更加倾向于本地就业。建议在报考时综合考虑未来规划、家庭情况、城市发展,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稳妥择校选择。如果并非坚定走定向选调(可能在清北人高校开设专场、出特殊政策),大部分政府、事业单位择业对学校排名的重视程度不高,简历筛选注重专业,录取更加关注笔试面试得分。

其他就业方向

除上述主流就业选择外,据笔者所知,中文方向毕业生还有其他创新型就业选择,例如游戏策划、游戏脚本、短剧IP、互联网产品经理、商业分析(可能需要转码、或自学数据编程知识)。但这些方向就业,通常需要个人长久的兴趣积累,对相关行业具备较深认知,并至少具备1-2段实习。不想走寻常路的同学,建议提早联系相关就业经历学长学姐,参考其简历准备个人履历。


其他热门高校、热门专业就业分析、学术分析持续连载中,欢迎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