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资讯活动 南京大学确认9月前不办保研夏令营!

南京大学确认9月前不办保研夏令营!

保研资讯
2025-06-20

虽然25夏令营风云万变,但教育部尚未正式发布2025年夏令营活动规范文件,各高校及相关机构对夏令营宣传口径仍保持审慎态度。但今日最新消息,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明确通知:依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指导意见,2025年度各类学术夏令营将严格规范活动形式,禁止出现"提前锁定录取资格""预录取承诺"等涉及招生选拔的表述及环节。


随后,南大文学系也表示不再举办夏令营



今年还有哪些院校取消了夏令营,各院校这一举动的深层动机是什么?保研er面对这些情况又该怎么办?今天我们就一起讨论这一问题。


有哪些院校取消夏令营?


保研录


在5月13日,清华大学管理学院、五道口金融学院等顶尖高校率先宣布取消保研夏令营招生批次,这一举措迅速引发教育界与保研群体的广泛关注。



据多方核实,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、建筑学院等院系的夏令营通知链接已无法访问。随后上交泰安也发布了取消春季营的通知,后面有保研er反映,上交的化学化工学院也同样取消了夏令营。



除以上院校,厦大MAC也表示有可能取消夏令营。



那么,为什么今年高校陆续取消了夏令营呢?


取消夏令营的深层动因


保研录


竞争的公平性与效率提升


夏令营的取消或弱化有助于减少“互鸽互海”现象,推动招生流程透明化、标准化。高校通过统一笔面试标准化考核等方式,提升选拔公平性与效率。例如,清华大学等高校在预推免中增加笔试环节,以更全面地评估保研er能力。这种调整有助于打破“关系户”现象,让真正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。


优质生源供需关系变化


近年来保研名额持续扩增,优质生源供给已超过高校需求。数据显示,清华大学2025届推免生中直博生占比达51%,11个院系仅招收直博生。在此背景下,高校更注重从现有生源中选适配者,而非通过夏令营争夺"预录取生源”。例如,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宣布2026年起停招工商管理学、应用经济学学硕,转而扩大专硕招生规模,这种"学硕缩招、专硕扩招"趋势印证了培养结构调整需求。


资源分配与成本控制


举办夏令营需投入场地租赁、餐饮安排、师资配备等高额成本。以中等规模高校为例,单次夏令营费用可达数十万元。在当前高校经费紧张背景下,部分学科因资金有限被迫取消线下活动。例如,山东大学2025年夏令营半数以上采用线上形式,且不评选优营,反映出高校对资源投入的重新评估。


政策导向与高校响应


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,推动学硕缩招、专硕扩招。例如,清华大学2025年可能取消夏令营招生功能,转向“强com”(学院主导)模式,弱化导师个人推荐权,提升选拔公平性。部分高校将夏令营优营仅作为预推免入场资格,最终录取需通过统一笔面试,避免“一锤定音”。此外,国家对工程硕博计划的推动,使得传统学硕培养模式显得不合时宜,高校需调整招生策略以适应社会需求。



面对这种情况,保研er应该怎么做?


保研录


保证拿到保研名额


这是保研的基础,没有它,后续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。预推免阶段需要考核第六学期的绩点,保研er需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,提高专业成绩,争取高绩点排名。积极参与科研项目、学科竞赛,积累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,为保研加分。同时,注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,避免因违规行为影响保研资格。


精准定位,一击即中


取消夏令营后,预推免和九推将成为关键战场。要深入研究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、导师研究方向,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,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。提前准备好个人陈述、推荐信等申请材料,突出自己的亮点和特色。在面试中,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潜力,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。


保持好心态


保研之路充满变数,取消夏令营只是其中一个挑战。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气馁,要相信自己的能力。遇到挫折时,及时调整心态,积极寻找解决办法。与同学、老师交流,分享经验和心得,互相鼓励支持。


保研录说

多所高校取消夏令营标志着保研生态进入"后夏令营时代”,这一变革既带来考核周期压缩、信息获取难度增加等挑战,也创造了竞争格局重塑、逆袭机会涌现等机遇。保研录提醒,对于保研er而言,关键在于将焦虑转化为行动力,通过精准定位、动态调整、信息整合和心理建设构建核心竞争力。正如清华大学某教授所言:"真正的优秀不是适应规则,而是创造规则。"在这场变革中,唯有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者,方能在预推免的"生死局"中突围而出。